中台之上:业务架构设计

时间:2023-08-08 02:10:48来源 : InfoQ

作者 | 钰湚 — 付晓岩

作者序

有人说,将来的企业都是科技公司,虽然就目前来讲,这句话还为时尚早,但是,很多传统行业已经被科技大大改变了。大家都知道 BATJ 是科技公司,其实星巴克也已经是科技公司了,在美国的星巴克门店,有将近 16%的收入来自手机客户端;星巴克自己的 App 有将近 1300 万的活跃用户,星巴克内部已经将网页、手机、社交媒体、网络营销、StarbucksCard 、电子商务、Wi-Fi、星巴克数字网络和新兴的店内消费技术等等,统一作为数字业务战略。今年在风口浪尖上的滴滴,2016 年时就已经日产生数据超过 50TB(相当于 5 万部电影),每天规划 90 亿次路径;2017 年据称全年累计提供出行服务 74.3 亿次。美团公司也是人工智能的玩家,只不过他们没搞个钢铁侠之类的,而是更接地气的、服务快递小哥的语音助手,支持骑手全程通过语音和系统进行沟通、确认,避免了手动操作,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。以派单为例,语音系统会说:“派单,从哪里到哪里,收到回复”,骑手只需要说:“收到”,系统就可以确认派单。到了用户家附近的时候,骑手亦可以通过语音关键词回复,直接拨打电话,从而避免了掏出手机这个动作。在电量过低的时候,系统会提醒骑手,骑行速度过快的时候也会提醒骑手放慢速度,到达顾客附近时,自动提示顾客的地址。这个语音助手不仅方便了小哥,也让快递过程更加安全,减少事故发生。


(资料图片)

倒退回 15 年前,恐怕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零售、餐饮、出租车、外卖这些行业会跟科技如此紧密相关,甚至直接成为了科技企业,而他们用的技术已经是大多数普通业务人员无法理解的,这不仅仅指技术原理无法理解,连应用方式都无法理解,这是一个真实的“数字鸿沟”。其实技术人员也被这道鸿沟困扰,成天喊着找场景、找场景,说到底,没场景要么是这项技术无用,要么就是没法让业务人员真正理解,导致无法与业务结合。

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,心里都明白要应对技术推动的跨界竞争,但是,要怎么做呢?高薪聘请一些技术人员?买买大厂的科技产品?这些也是需要的,但正如交给你一把狙击步枪,不代表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狙击手,你还需要自身的转变。这种转变才是最终促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。

转变当然不是要大家都去学技术,都当技术小能手,而是转变思维方式,架起一道跨越“数字鸿沟”的桥梁,我认为,这就是业务架构的核心作用。业务架构可以帮助业务人员整体化、结构化、模块化地思考问题,从业务和系统的整体视角,附带一些对技术的基础了解,如分层理念去认识业务和技术;也能够帮助技术人员理解、归纳业务人员的想法和目标,从而让业务和技术能够在同一个语境下,使用同一种“语言”工作。过去那种业务不用管技术怎么实现、技术听懂需求就够了的时代已经过去,以后是深度融合的时代,深度融合就代表互相深入理解,而这种理解需要首先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开始,通过建立业务架构,让双方都向对方迈出一步,当然,这一步对业务人员的挑战更大,但科技是这个时代的特征,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,就得具备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,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问题。在构建业务架构的过程中,业务人员需要技术人员的大力协助来共同掌握这个工具,这就不仅是一个通向理解的过程,更是一个达成信任的过程。此外,我们也无法忽视一点,如果业务本身不能被很好的结构化、模块化,我们也很难做出一个具有良好架构的系统来,就算你是中台的拥趸、“死粉”,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。所以,培养业务人员的逻辑思维、架构意识,对于系统开发而言,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

可能有些技术人员还会觉得应该让业务人员只专注业务就好,但是,不妨想一想,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现实中的比例,你会发现要是业务人员也能对技术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,那将会对技术的合理应用乃至创新产生多大的推动力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技术人员就好比茶商,你可能想象不到,有多少现代人的喝茶习惯、茶叶知识都是拜茶商所赐,客户对茶叶了解的越多反而兴趣越浓,更愿意尝试不同的茶叶、茶具、技法,很多消费者最终在知识上远超越一般的茶商,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培养客户、与客户共同成长吧。

目录

为什么业务架构存在 20 多年,技术人员还觉得它有点虚?

战略和组织结构,业务架构设计中不应被忽视的关键因素

面对复杂的流程和数据,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分析套路

业务架构和中台的难点,都是需要反复锤炼出标准模型

如何为一个商业银行设计业务架构?

不神秘但很麻烦的业务架构落地过程

企业级业务架构的实现需要不断沟通和调整

业务架构设计“笨重”,它能跟敏捷沾边吗?

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的“五难”

扫/码/下/载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