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庆幸没做母亲”,北大女教授谈丁克感受,评论区却满屏恶臭

时间:2023-08-03 17:00:40来源 : 晓雯教育

如果问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什么,那么毋庸置疑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,自古以来文学、影视剧以及现实生活,到处都在歌颂父母的爱,母爱更是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而且在老一辈人的心里,成家立业、结婚生子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,也有很多家长对着自己的孩子催婚催生,仿佛只有结婚生子的人生才是完美的,但是并没有得到年轻人的认可。


【资料图】

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接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,眼界和想法比较长远,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,就业困难、教育成本等多方面原因,都促使年轻家长对生娃这件事多有忧虑,从而选择丁克的生活。

“我庆幸没有生孩子”,北大女教授谈丁克感受,清醒发言惹争议

高知分子选择当丁克的确实很多,可能和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关系,想得长远且看得开,而北大女教授戴锦华在谈到丁克的时候,也说出了一番备受争议的言论。

在她看来从古至今歌颂母爱的内容太多了,这份爱确实是值得赞扬的,但是母爱只是爱的一种形式,是非常美好的情感,可如果为了这份爱而让自己困扰就没什么必要。

她更是直言不讳说道“我每隔三天都会庆幸一次自己没有选择做母亲”,纵然她也深爱自己的母亲的,但并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。

这番发言可以说是清醒而现实的,更是说出了很多年轻人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,生怕惹来他人的斥责,当然评论区里也肯定少不了道德绑架的人,抨击声与赞同声同是存在。

有些人在当了父母之后,每天要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,这个时候就会羡慕那些丁克的美好生活,但其实回头想想各有各的快乐,也各有各的酸楚,没办法真正感同身受。

北大教授的发言,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,评论区更是“吵翻了天”

作为拥有高学历高文学修养的北大教授,说出来的话算是比较有见地的,所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,评论区更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了探讨,甚至吵了起来。

有些人坦言北大教授的观点只能代表她自己,当过家长和没当过家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,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否定他人的生活,虽然养育子女有很多的困难,但得到的快乐和回报也是很让人欣慰的,而且如果人人都这么想,社会还怎么发展下去,这么自私可不行。

但是也有人说出了自己的经验,坦言自己当了父母之后确实感觉很幸福,但也因此失去了工作、自我,每天都在为教育问题、生存问题发愁,一点都不敢松懈,感觉整个人生都变得很压抑。

俗话说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”,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,结论也是南辕北辙,在笔者看来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,生或不生都是个人自由,但是不管怎么选都要过好自己的日子,尤其是当了父母之后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。

年轻家长生育欲望低,与现实因素脱不了关系,想解决可不容易

以前是计划生育,现在是鼓励生二胎、三胎,但是年轻家长却不为所动,很多人说是现在教育水平提升了,人们的眼界和想法不同了,更加关注自我的感受,换句话说就是老人眼里的“自私”。

但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是一方面,年轻家长生育欲望低最根本的还是现实压力大,在就业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,女生选择生孩子就会影响事业,职场规范、就业保障都不够完善,而房贷、车贷的经济压力,又让年轻人不敢选择躺平。

除了自身的压力之外,更多的是教育内卷加剧,养育子女的成本在不断提升,先不用说将孩子养大所消耗的心血和精力,光是教育投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
而且现在都讲究精英教育,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,教育支出少说也要有几十万,再加上各种辅导班、日后考研甚至是出国等等,都是让家长深感压力,辅导作业、看管学习、照顾学生饮食起居,这些问题都让年轻人感到焦虑,自然不敢轻易选择生娃。

当然这些是主要原因,家庭氛围、家长的自我感知等都会影响生育欲望,所以想要改变年轻家长的心态,还需要漫长的调整,只有家长所担忧的问题得到解决,没有太多的忧虑才会更愿意为人父母,否则别人劝慰再多都没什么用。

【笔者有话说】北大女教授所说的言论确实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,但也说出来很多年轻人的心声,在生活压力巨大的时代里,年轻家长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选择生与不生都是有原因的,他人没必要道德绑架,尊重他人的选择,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。

但是还说回来,要想让年轻家长放下焦虑,提升生育欲望,最根本的还是解决就业、医疗、教育以及社会保障这几大重点问题,环境变好了自然就不焦虑了,这是整个社会和国家该考虑的问题。

话题:你如何看待北大女教授的观点?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