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摇篮拍客家·人文|客家名士阳孝本 环球观速讯

时间:2023-05-30 16:06:03来源 : 赣南日报

旧时,人们称那些有很高名望却不愿出来做官的隐居者为“名士”。客家人对名士特别尊敬,实际上也是对保持独立人格、追求思想自由的一种认同和推崇。宋代赣南客家乡贤阳孝本,就是这样一位“学富行纯”以至“闻先生名,贪者警,懦者激,不义者惧”的不愿为官的儒家学者。

阳氏祖祠如今已成为上犹家风家训馆。 

阳孝本(1039年-1122年),字行先,上犹县安和乡莲花井村(现陶朱村)人,自称是阳城之裔。阳城,字亢宗,唐代北平人,进士及第后隐于山中。可见阳孝本先祖是从北方南迁而来的,属客家人。阳孝本自幼勤奋好学,29岁游学汴京(开封)上庠(即大学),因才华出众,学识渊博,被左丞蒲宗孟聘为西席(教师),但他看不惯当时统治阶层的骄奢专横,不久便辞职还乡。回家后,他将家产分为三份,一份送给乡中师友,一份捐给赣州通天岩的寺庙,一份留作自己日常应急,然后便到通天岩隐居,人称“玉岩居士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上世纪末的阳孝本故里陶朱村。

宋元祐九年(1094年),苏东坡被贬路过赣州时,听说有位任过左丞西席的学者在通天岩隐居,便专程前往拜访,两人相见,“深讶相遇之晚,遂为刎颈之交”。此后,阳孝本多次来到苏东坡下榻的地方回访,两人除在廉泉旁几次彻夜长谈之外,还携手到光孝寺、郁孤台、八境台等处凭吊。相见时难别亦难,阳孝本还租一叶扁舟,邀苏东坡到自己的家乡莲花井和梅岭嶂等地游玩遣怀,因此,便有了苏东坡称颂上犹江的名诗:“长河流水碧潺潺,一百湾兮少一湾。造化自知太元巧,不留足数与人看。”此外,苏东坡还写了一首推崇阳孝本超然尘世之外的赞诗:“道不二,德不孤。无人所有,有人所无。世之所宝者五,天啬其二而畀其三。是以月计之不足,岁计之有余也。”苏东坡先后两次经过赣州,和阳孝本成为至交,留下了千秋佳话。

苏东坡赞阳孝本诗作。

宋大观元年(1107年),68岁的阳孝本被朝廷任为直秘阁参事,但阳孝本对腐败的朝廷心灰意冷,不久便辞官还归通天岩继续隐居。宋宣和四年(1122年),84岁的阳孝本在通天岩无疾而终。

阳孝本家乡陶朱村的莲花井,

滋养着一代代客家后人。

阳孝本不与腐败强权、不良风气随波逐流,两袖清风甘于清贫,淡泊明志,超然物外,以他的人格力量和文化修养,成为闻达宋朝的名士,是赣南唯一一位在二十四史中有记载的历史名人。后人把他的生平业绩载入《宋史·卷458隐逸》,将其散见的诗词整理成《玉岩遗录》。宋徽宗追赐其为“南赣乡贤”。

在上犹县安和乡阳孝本文化广场,人们可以比较全面地品读了解“阳孝本文化”。

传承中原文化传统、遵循儒家礼学的客家人,在当年苏东坡、阳孝本通宵畅谈的廉泉旁建了一座苏阳“夜话亭”(现存于赣州一中校园内),在通天岩石窟建了一座阳公祠,以纪念这位德行高尚的客家名士。

章贡区红杉里文化街区打造的苏阳夜话景点。

赣州通天岩景区里的阳公祠。

赣州一中校园里的苏阳“夜话亭”。

天空明净,赣江悠悠,“南赣乡贤”阳孝本先生展现的人文精神,至今温润着客家赣南的青山秀水。

(阳春/文 叶卡 陈明 赖圣坊 记者邹忠辉/图)


编辑:谢忠英

值班主任:谢东宸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