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头条丨星舰发射失败,但马斯克说 30 亿美元学费值

时间:2023-04-22 10:16:00来源 : 微信公众号:极客公园

全世界近百万人紧盯着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直播间,在 10 秒的倒计时结束后,加满燃料的「星舰」(StarShip)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发射台成功升空了。

美国时间 4 月 20 日 8 时 33 分(北京时间 4 月 20 日 21 时 33 分),集成了助推器「超重型火箭」(Super Heavy Rocket)的「星舰」,成功启动了首次飞行测试——就在三天前,由于压力阀疑似冻结,其首飞在升* 40 秒被叫停。


【资料图】

然而,升空的兴奋没持续多久,情况开始不妙。起飞 10 秒内,「超重型火箭」的 3 台发动机失效了。40 秒内,数字升到 4 台。1 分钟内,数字变为 5 台。而在突破 Max Q(*动态压力点)后的 1 分 40 秒,第 6 台发动机失效了。但这可是拥有「人类历史最强推力」的「超重型火箭」,配备了 33 台猛禽 V2 发动机。「星舰」依然保持着上升状态。

很快,「星舰」进入下一阶段,需要跟「超重型火箭」分离。然而,从地面摄像机上看到,「星舰」未能成功分离,反而在空中反复翻滚。突然,在升空后的第 4 分钟,「星舰」在空中爆炸了。

以一种相当「壮烈」的方式,这颗「人类史上最强」火箭的首次试飞宣告失败。SpaceX 付出的代价是 30 亿美元。

理想情况下,「星舰」本应该在和「超重型火箭」分离后重新点火,并以 150 英里(250 公里)的航程高度滑行近一个小时,最后在太平洋「溅落」。但最终它只走了 4 分钟,爬升不到 25 英里(40 公里),没能收获理想的结果。

SpaceX 随后事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,该航天器在上升过程中「经历了多个引擎熄火」,接着「失去高度并开始翻滚」,然后「助推器和飞船都启动了飞行终止系统」。SpaceX 还称,Starship 在分离前经历了一次「快速的计划外解体(rapid unscheduled disassembly)」。

一位航天工程师对极客公园分析,航天飞行器都配备有健康检测系统,当「环境超条件」就会主动关闭发动机。「就像被蛇咬了,*的方法是把手指剁了。」他说,地面模拟得再好,空中试飞也总会遇到意外,「能飞起来就很牛了。」

而烧掉 30 亿美元的 SpaceX,也并不是一无所获。火箭飞出 4 分钟后解体,避免了损坏昂贵的发射台,并缩短了下一次试飞的准备时间;而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,最终转化为成功的燃料,也是 SpaceX 一路走来的写照。

「恭喜 SpaceX 团队进行激动人心的 Starship 试射!为几个月后的下一次测试发布学到了很多东西。」在「星舰」爆炸后不久,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。

01 失败即「成功」:发射台还在,也可以为下次发射积累数据

「星舰」爆炸后,直播间将镜头切至了 SpaceX 的控制中心(又被称为「司令部」)。画面里,SpaceX 首席执行官伊隆·马斯克紧绷着脸、一言不发。

看起来马斯克很失落,但实际上,他内心应该觉得并不意外、甚至会有些庆幸。

在试飞之前,马斯克就说发射的成功率只有 50%,「这枚火箭有几百万种可能会失败。」也正因此,他的预期降到了很低。

「如果火箭在出现问题之前离发射台足够远,那么我认为我会认为这是成功的,」马斯克在首飞前说道,「只要不炸毁发射台。」原因在于,发射台的建造成本太高,「如果我们把它毁了,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重建发射台。」

好在,此次「星舰」升空后离发射台足够远、并没有损坏发射台,给后续的发射任务保留了「火种」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次首飞并不算完全失败。

这次「星舰」首飞能做出的贡献远不止于此——事实上,它每多飞一公里,就可以给技术人员提供多一些的研究数据。而这将有助于未来的「星舰」研发,从而提升星舰的发射成功率。

「我确实想提醒每个人的是,(星舰)离开发射台之后的一切都是锦上添花。」SpaceX 的工程师 Kate Tice 在直播中说。她表示,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火箭解体,但团队将「继续审查数据,为下一次飞行测试而努力。」

「衡量成功发射的标准是,我们能够其中学到多少。」SpaceX 在「星舰」的官方介绍中写道。

这也正是 SpaceX 一路走来的缩影:屡次试验、屡次失败、继续屡次试验,直至获得成功。

2020 年底到 2021 年上半年,「星舰」原型机(不加助推器「超重型火箭」)开启了数次高空试飞,均以失败告终。

2020 年 12 月

「星舰」SN8 在落地瞬间爆炸;

2021 年 2 月

「星舰」SN9 也在着陆中爆炸;

2021 年 3 月

「星舰」SN10 虽然完成了着陆,却在爆炸中原地解体;

2021 年 3 月 30 日

「星舰」SN11 原型机也当空解体。

然而最终,它们促成了 2021 年 5 月「星舰」SN15 的成功试飞。

而在这些「前辈」经验的基础上,才诞生了此次首飞的「星舰」原型机 S24。

「历史上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计算风险,因为风险越大,回报越大。期待 SpaceX 所学到的一切,期待下一次飞行测试——以及更远的未来。」在此次「星舰」首飞失败后,美国宇航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发推文称。

02史上「最强火箭」:为了登陆火星的梦想、为了人类的未来

「星舰」来头不小,被称作「史上最强火箭」。它的技术难度也意味着,试验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。

首先,它是目前人类史上体积*的火箭。此次的「星舰」高约 120 米(加上助推器「超重型火箭」)、直径 9 米。要知道,曾被称作航天史上最高的火箭「土星五号」,高度也不过 110 米。

其次,它也是载荷最高的火箭。「星舰」能够运载 150 公吨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载荷、或者 250 公吨可消耗的载荷。这也打破了载荷最高的火箭「土星五号」的记录,后者的载荷量为 140 吨。

此外,「星舰」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在于,这是一个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。根据 SpaceX 官网,团队已经证明「星舰」可以垂直着陆,并能对第二级「超重型火箭」进行捕获。不过在这次首飞中,SpaceX 没有计划重复使用「星舰」和「超重型火箭」,而是让它们溅落于海洋。

「星舰」之所以如此建造得强大,皆源自于它无比宏大的梦想——登陆火星。

2001 年,马斯克曾在与朋友聊天时说到,人类 1969 年就登陆了月球,为什么今天还没有登上火星?「我访问了 NASA 的官网,想看看有没有登陆火星的时间表,但什么也没找到。后来我了解到,NASA 当时已经放弃登陆火星了。」他多次提到,他之所以要创立 SpaceX,目的就是登陆火星。

为了这一目的,他在 2016 年 9 月的国际宇航大会上公布了「火星登陆计划(Mars colonization plan)」,并在几天后宣布「星际运输系统」的概念。2017 年,它公布了这一系统的修订版,即「大猎鹰火箭(BFR)」。这正是「星舰」的前身。

为了实现让更多人去火星的梦想,「星舰」不仅需要载荷与体积,更需要可重复使用——后者不仅能降低成本、更能节省时间,「就像飞机一样,如果你想飞,你不用每次都等待一架新飞机建造、而且你可能负担不起。」SpaceX的工程师 Kate Tice 说道。

SpaceX 在官网表示,「星舰」最多可以将 100 人运送到火星或其它遥远的目的地。

火星之旅似乎太过遥远。对「星舰」来说,执行到其它行星目的地、或地球轨道目的地的星际传输,似乎更容易实现。

目前,美国重返月球的「阿尔忒弥斯」计划,可能会使用「星舰」;而 SpaceX 旗下的「星链(Starlink)」卫星,也计划通过「星舰」运至地球轨道;再畅想一下「星舰」在地球大气层上的运输,它能让人们所有的国际旅行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——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速度,且避免了飞机在对流层或平流层的摩擦力与糟糕天气。

无论怎么看,「星舰」都象征着一个无比具有想象力、无比可行的未来。

马斯克表示,即便此次首飞失败了,SpaceX 也会继续尝试发射「星舰」。「我认为今年有 80% 的希望进入(地球)轨道。」他说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